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热点文章

伽玛刀系列报道之:精准“杀”脑膜瘤于无形

时间:2023-11-20 09:43来源: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 作者:福建三博福能脑科


       脑膜瘤是最常见的脑膜起源的肿瘤,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 15%-20%,仅次于胶质瘤,居第二位;发病率约 2/10 万,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率略高,男女比例约 1:2,儿童少见;属于颅内脑外肿瘤。
       脑膜瘤属良性肿瘤,生长慢,病程长;肿瘤常生长较大时,症状却很轻微,如眼底视乳头水肿,但头痛却不剧烈;当神经系统失代偿,才出现病情迅速化;这与胶质瘤相反,后者生长迅速,很快出现昏迷或脑疝,而眼底却可正常。
       虽然良性脑膜瘤通常边界清楚,由于侵袭邻近的硬脑膜,大脑和骨骼,它们在生物学上可能表现出更具进袭性的行为,导致复发风险增加。外科切除术的Simpson分类仍然是估计肿瘤切除的程度和它的起源的最广泛使用的方法。虽然脑膜瘤的次全切除术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以对肿瘤减压以减轻肿块占位效应的症状,作为唯一治疗形式,5年、10年和15年的无进展生存率是不充分的,约为50%、40%和30%。很明显,许多病例使用辅助放疗技术,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伽玛刀治疗),可以延长肿瘤控制的周期和提供良好的功能结果可与全切除术的结果媲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经典的脑膜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伽马刀治疗或两者结合。手术在脑膜瘤的治疗中一直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快速缓解肿块占位效应,而完全或接近完全的手术切除可以改善肿瘤的长期控制。伽玛刀治疗的作用现已得到认可,成为在选定的部分脑膜瘤患者定位治疗管理中的一种关键治疗方式。
       一项对来自15个中心的5300例脑膜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5年和10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5.2%和88.6%,并发症发生率为6.6%。一项类似的长期研究对290例连续患者进行的随访,10年和20年的无进展控制率分别为88.7和87.2%。
       脑膜瘤位于颅底,影响关键结构,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这类肿瘤常累及眼眶、海绵窦或岩斜区域。在过去,积极的手术切除这些复杂的脑膜瘤与颅脑神经、大脑的重要功能区域或基本的血管结构的损伤的高发生率相关。伽玛刀治疗的出现,外科手术的目标可能会随着不太积极的手术切除计划而改变,因为放射外科治疗为未完全切除的脑膜瘤的长期治疗提供了极好的选择。这对手术难以接近部位的大型脑膜瘤尤为典型。这种病变可能需要术前计划进行次全切除手术,计划用辅助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残留肿瘤,了解其有能力提供良好的对肿瘤生长的长期控制,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与肿瘤全切除术相关的损伤。这种多模式方法为这些患者提供了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治疗范例。
       随着可获得的长期随访研究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伽玛刀在脑膜瘤治疗中的持久性得到证明,意味着成为想避免开颅手术风险的患者的治疗选项。

福建三博伽玛刀中心
伽玛刀临床治疗有下列独特优点:

1.安全、无痛、不流血、疗程短、副作用少;
2.准确、有效、治疗适应证较宽;
3.特别适合深部病灶、神经功能密集区病灶和邻近重要中枢病灶的治疗;
4.适用于手术后复发性病灶及残留病灶的清除;
5.可一次治疗颅内多发性病灶或一定时期内分次治疗;
6.适合于年龄较大、体质虚弱、多器官病变不能承受手术的病人;
7.有效地降低常规手术的死亡率、麻醉风险、手术感染及术后并发症。
8. AI技术“加持”伽玛刀。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与国产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行业的先导者大医集团正式签约,展开研医合作,一同助力人工智能(AI)+图像自动导航技术更好赋能伽玛刀,可同时设立多个矩阵中心,同时显示多个转移灶的剂量分布、剂量叠加以及整个正常脑组织所接受的剂量,增加了治疗安全性、实现无创精准治疗脑瘤。

临床病例:
患者,女,54岁,以“脑膜瘤术后残留8月余”为主诉入院
辅助检查:外院MRI提示右侧海绵窦旁脑膜瘤
诊断:1.右侧海绵窦旁脑膜瘤  2.脑术后
2022年2月1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福建院区(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行伽玛刀治疗,术后效果良好。


福建三博福能脑科医院

咨询预约电话:0591-63510080

地点: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文林路文林广场

邮编:350001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号:MA2XYAKY935010010A5392